[单选题]

校对人员在通读校样时读到“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由校书郎出任周至县县尉”,后又读到“元和九年(851年),白居易又被贬为江州司马”,校对人员发现,这两个年份之间有明显矛盾,于是他通过翻阅大量工具书,最后提出疑问:“‘元和九年(851年)’应为‘元和十年(815年)’。”该校对员所使用的校对方法为( )。

A.点校法

B.折校法

C.读校法

D.他校法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校对人员在通读校样时读到“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由校书郎出任周至县县尉”,后又读到“元和十年(851年),白居易又被贬为江州司马”,发现这两个年份之间有明显矛盾,通过翻阅有关工具书后提出:“‘元和

[单选题]校对人员在通读校样时读到“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由校书郎出任周至县县尉”,后又读到“元和十年(851年),白居易又被贬为江州司马”,发现这两个年份

  • 查看答案
  • 校对人员在通读校样时读到“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由校书郎出任周至县县尉”,后又读到“元和十年(851年),白居易又被贬为江州司马”,发现这两个年份之间有明显矛盾,通过翻阅有关工具书后提出:“‘元和

    [单选题]校对人员在通读校样时读到“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由校书郎出任周至县县尉”,后又读到“元和十年(851年),白居易又被贬为江州司马”,发现这两个年份

  • 查看答案
  • 在《与元九书》中,白居易提出的文学主张是()

    [单选题]在《与元九书》中,白居易提出的文学主张是()A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B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 .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D . “始待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 查看答案
  •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论诗:“()、苗言、华声、实义。”

    [填空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论诗:“()、苗言、华声、实义。”

  • 查看答案
  • 利用《辞海》等工具书判断校样中的用字用词正误,运用的校对方法是(  )。

    [单选题]利用《辞海》等工具书判断校样中的用字用词正误,运用的校对方法是(  )。A.对校法B.他校法C.本校法D.点校法

  • 查看答案
  • 校对人员通读的主要任务是(  )。[2014年真题]

    [单选题]校对人员通读的主要任务是(  )。[2014年真题]A.校是非B.校异同C.对片D.誊样

  • 查看答案
  • 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发现了原稿存在的差错和不妥之处,应在校样上(  )。[2007年真题]

    [单选题]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发现了原稿存在的差错和不妥之处,应在校样上(  )。[2007年真题]A.直接用红笔将差错等改过来B.直接用蓝笔将差错等改过来C.

  • 查看答案
  • 校对人员发现原稿有讹误,应该(  )。[2012年真题]

    [单选题]校对人员发现原稿有讹误,应该(  )。[2012年真题]A.提出疑问,请责任编辑处理B.提出疑问,请作者订正C.主动修改D.提出疑问,请责任校对处理

  • 查看答案
  • 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发现了原稿存在的差错和不妥之处,应在校样上( )。

    [单选题]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发现了原稿存在的差错和不妥之处,应在校样上( )。A.直接用红笔将差错等改过来B.直接用蓝笔将差错等改过来C.用红笔将差错等圈出来

  • 查看答案
  • 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发现了原稿存在的差错和不妥之处,应在校样上(  )。

    [单选题]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发现了原稿存在的差错和不妥之处,应在校样上(  )。A.直接用红笔将差错等改过来B.直接用蓝笔将差错等改过来C.用红笔将差错等圈出

  • 查看答案
  • 校对人员在通读校样时读到“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由校书郎出任周至县县尉”,后又读到“元和九年(851年),白居易又被贬为江州司马”,校对人员发现,这两个年份之间有明显矛盾,于是他通过翻阅大量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