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他在城门外立了一根木棍,声称有将木棍从南门移到北门的,奖励500金,但没有人去尝试。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

[单选题]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这一行为说明了商务公关礼仪基本原则中的()A . 诚信原则B . 平等原则C . 适度原则D . 自尊原则

  • 查看答案
  • 甲、乙两人对一根3米长的木棍涂色,首先甲从木棍端点开始涂黑5厘米,间隔5厘米不涂

    [单选题]甲、乙两人对一根3米长的木棍涂色,首先甲从木棍端点开始涂黑5厘米,间隔5厘米不涂色,接着再涂黑5厘米,这样交替做到底。然后,乙从木棍同一端点开始留出6厘米不涂色,接着涂黑6厘米,再间隔6厘米不涂色,交替做到底。最后,木棍上没有被涂黑部分的长度总和为多少厘米?( )A. 85B. 60C. 120D. 75

  • 查看答案
  • 简述商鞅在秦国的法制改革。

    [主观题]简述商鞅在秦国的法制改革。

  • 查看答案
  •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

    [单选题]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A . 禅让制B . 土地私有制C . 王位世袭制D . 科举制

  • 查看答案
  •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鞅变法

    [单选题]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鞅变法的时间是:()A .公元前354年B .公元前345年C .公元前356年D .公元前365年

  • 查看答案
  • 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从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从右至左每隔5厘米

    [单选题]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从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从右至左每隔5厘米也染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将木棍逐段锯开,那么长度是1厘米的短木棍有多少根?( )

  • 查看答案
  • 公元前359年,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史称“商鞅变法”。从法律

    [单选题]公元前359年,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史称“商鞅变法”。从法律变革角度看,商鞅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B.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是变法的终极目的C.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D.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

  • 查看答案
  • 甲与邻居乙争吵,对自己的儿子丙说:“给我打!”丁递给丙一根木棍,丙用此将乙打伤,

    [单选题]甲与邻居乙争吵,对自己的儿子丙说:“给我打!”丁递给丙一根木棍,丙用此将乙打伤,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人构成共同侵权B.丁是帮助行为C.三人承担连带责任D.甲和丁承担适当的责任,丙承担主要责任

  • 查看答案
  • 甲一日与邻居乙争吵,对自己的儿子丙说给我打,其女儿丁递给弟弟木棍一根,丙用此将乙

    [单选题]甲一日与邻居乙争吵,对自己的儿子丙说给我打,其女儿丁递给弟弟木棍一根,丙用此将乙打伤,则对于乙的侵权责任承担()A.甲是教唆行为B.丁是帮助行为C.三人承担连带责任D.甲和丁承担适当的责任,丙承担主要责任

  • 查看答案
  •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2)课文摘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

    [问答题]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2)课文摘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律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

  • 查看答案
  • 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他在城门外立了一根木棍,声称有将木棍从南门移到北门的,奖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