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正确
B . 错误
[单选题]判断去极化肌松药的阻滞程度()A . TOF肌松监测时的T1/T0B . TOF肌松监测时的T4/T1C . TOF肌松监测时的T4值D . TOF肌松监测时的T1值E . 以上均不对
[单选题]判断非去极化肌松药的阻滞程度()A . TOF肌松监测时的T1/T0B . TOF肌松监测时的T4/T1C . TOF肌松监测时的T4值D . TOF肌松监测时的T1值E . A和B
[单选题]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主要作用部位均在A.突触后膜B.突触前膜C.突触间隙D.神经末梢E.神经肌肉接头外
[单选题]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主要作用部位均在()。A . 突触后膜B . 突触前膜C . 突触间隙D . 神经末梢E . 神经肌肉接头外
[单选题]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主要作用部位均在()A . 突触后膜B . 突触前膜C . 突触间隙D . 神经末梢E . 神经肌肉接头外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去极化肌松药阻滞的特点不包括()。A . 首次静注在肌松出现前有肌纤维成串收缩B . 对强直刺激后单刺激反应没有易化C . 对强直刺激或四个成串刺激肌颤搐不出现衰减D . 非去极化肌松药可拮抗其阻滞作用E . 可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拮抗
[单选题]去极化肌松药肌松作用的特点包括( )。A.其肌松不为抗胆碱药拮抗B.首次静注在肌松不出现有肌纤维成串收缩C.对强直刺激后单刺激反应增强D.对强直刺激
[判断题] Ⅱ相阻滞,给去极化肌松药后,一旦TOF比值≤50%时即可诊断。()A . 正确B . 错误
[单选题]去极化肌松药产生肌松作用是由于A.激动N受体使受体构型改变,离子通道开放,随后使接头后膜持续去极化B.阻滞N受体使受体构型改变,离子通道开放,随后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