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性的网站也就是WE
B
2.0 简单的说就是浏览者同时也是网站的信息编辑创建者 具体如下: 要理解WE
B
2.0,先得看WE
B
的历史。 World Wide Web,简称WWW,是英国人TimB
erners-Lee 1989年在欧洲共同体的一个大型科研机构任职时发明的。通过WE
B
,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的表示出来;而且资源之间,在网页上可以链来链去。在WE
B
1.0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
oogle。 Netscape研发出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浏览器,Yahoo的杨致远提出了互联网黄页, 而G
oogle后来居上,推出了大受欢迎的搜索服务。 搜索最大的贡献是,把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用机器初步分了个线索。但是,光知道网页里有哪些关键字,只解决了人浏览网页的需求。所以,Tim-B
erners-Lee在提出WWW不久,即开始推崇语义网(Semantic Web)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上的内容,机器不能理解。他的理想是,网页制作时和架构数据库时,大家都用一种语义的方式,将网页里的内容表述成机器可以理解的格式。这样,整个互联网就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知识库。从理想的角度,这是很诱人的,因为科学家和机器都喜欢有次序的东西。B
erners-Lee关心的是,互联网上数据,及能否被其它的互联网应用所重复引用。举一个例子说明标准数据库的魅力。有个产品叫LiberyLink。装了它后,到A
mazon上去浏览时,会自动告诉你某一本书在用户当地的图书馆能否找到,书号是多少等。因为一本书有统一的书号和书名,两个不同的互联网服务(A
mazon 和当地图书馆数据库检索)可以公享数据,给用户提供全新服务。 但是,语义网提出之后,曲高和寡,响应的人不多。为什么?因为指望要网页的制作者提供这么多额外的信息去让机器理解一个网页,太难;简直就是人给机器打工。这违反了人们能偷懒就偷懒的本性。看看G
oogle的成功就知道。 G
oogle有个Page Rank技术,将网页之间互相链接的关系,用来做结果排序的一个依据,变相利用了网页制作人的判断力。想一想网页的制作者们,从数量来说,比纯浏览者的数量小得多。但G
oogle就这一个革新,用上了网页的制作者的一部份力量,已将其推上了互联网的顶峰。 所以互联网下一步,是要让所有的人都忙起来,全民织网,然后用软件,机器的力量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浏览。如果说WE
B
1.0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网,那我觉得WE
B
2.0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 我们看一看最近的一些WE
B
2.0产品,就可以理解以上观点。 B
log: 用户织网,发表新知识,和其他用户内容链接,进而非常自然的组织这些内容。 RSS: 用户产生内容自动分发,定阅 Podcasting: 个人视频/声频的发布/定阅 SNS: blog+人和人之间的链接 WIKI: 用户共同建设一个大百科全书 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WE
B
1.0的任务,是将以前没有放在网上的人类知识,通过商业的力量,放到网上去。WE
B
2.0的任务是,将这些知识,通过每个用户的浏览求知的力量,协作工作,把知识有机的组织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将知识深化,并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从内容产生者角度看,WE
B
1.0是商业公司为主体把内容往网上搬,而WE
B
2.0则是以用户为主,以简便随意方式,通过blog/podcasting 方式把新内容往网上搬; 从交互性看,WE
B
1.0是网站对用户为主;WE
B
2.0是以P2P为主。 从技术上看,WE
B
客户端化,工作效率越来越高。比如像A
jax技术, G
oogleMA
P/G
mail里面用得出神入化。 我们看到,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贡献内容,传播内容,而且提供了这些内容之间的链接关系和浏览路径。在SNS里面,内容是以用户为核心来组织的。WE
B
2.0是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 那么,这种意义上的WE
B
2.0,和Tim B
erners-Lee的语义网,有什么不同呢?语义网的出发点是数据的规整及可重复被机器调用,提出使用语义化的内容发布工具, 试图从规则和技术标准上使互联网更加有序。 G
oogle等搜索引擎,在没有语义网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给互联网提供了线索。 WE
B
2.0则是鼓励用户用最方便的办法发布内容(blog/podcasting),但是通过用户自发的(blog)或者系统自动以人为核心(SNS)的互相链接给这些看似凌乱的内容提供索引。 因为这些线索是用户自己提供,更加符合用户使用感受。互联网逐渐从以关键字为核心的组织方式和阅读方式,到以互联网用户的个人portal(SNS)为线索,或者以个人的思想脉络(blog/rss)为线索的阅读方式。WE
B
2.0强调用户之间的协作。WIKI是个典型例子。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是在变得更有序,每个用户都在贡献:要么贡献内容,要么贡献内容的次序. 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看法,还会有很多的讨论。有一点可以肯定,WE
B
2.0是以人为核心线索的网。提供更方便用户织网的工具,鼓励提供内容。根据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组织浏览的线索,提供相关的服务,给用户创造新的价值,给整个互联网产生新的价值,才是WE
B
2.0商业之道。

实现网页交互性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微电子技术其核心技术是什么?

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其核心技术是什么?

  • 查看答案
  • 设计分组密码算法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问答题] 设计分组密码算法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 查看答案
  • 喷淋式湿法脱硫工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问答题] 喷淋式湿法脱硫工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 查看答案
  • 交互性

    [名词解释] 交互性

  • 查看答案
  • 实现包过滤的核心技术是()

    [单选题]实现包过滤的核心技术是()A .地址前缀列表(Prefix-list)B .访问控制列表(Access-list)C .团体属性列表(Community-list)D .路由映射表(Route-map)

  • 查看答案
  • 请简述固网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问答题] 请简述固网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 查看答案
  •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有利于( )。

    [单选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有利于( )。A.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攻关B.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C.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

  • 查看答案
  • ()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交互技术。

    [单选题]()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交互技术。A . 仿真技术B . 虚拟现实技术C . 人工智能技术D . 多传感器技术

  • 查看答案
  • (),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交互技术

    [单选题](),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交互技术。A . 虚拟现实技术B . 信息技术C . 计算机技术D . 网络技术

  • 查看答案
  • 可以将用户填写的信息内容提交给服务器,从而使网页具有交互性。

    [单选题]可以将用户填写的信息内容提交给服务器,从而使网页具有交互性。A.表单B.表格C.框架D.超链接

  • 查看答案
  • 实现网页交互性的核心技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