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作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作泥了。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选自迟子建《枕边的夜莺》)
问题:(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你对"枕边的夜莺"的理解。
(2)在作者看来,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名句,其原因是什么?
(3)品读全文,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多选题] 如果说某种材料是环保材料,那么应该满足的条件是()。A . 在使用过程中无害B . 在加工过程中无害C . 原材料的取得不破坏自然界D . 材料可以回收利用E . 材料的成本低廉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在工人合作社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20世纪初,俄国工业实力已居世界第五位,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但人均国民收入只有美国的1/7,英国和法国的1/5。工人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工资相当于美国的1/3。--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材料三1913年,在5%拥有500名以上工人的大企业中,集中了全国大约54%的工人。俄国无产阶级
[问答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试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W市为我国东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原材料加工业为住的城市。该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工业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该市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大产业比重为1.4:57.6:41,同期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发达国家为70%;采掘、化工和机械制造三大重工行业占工业比重55%;万元GDP耗电量高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及世界平均水平;万元GDP耗水量相当于德国的9
[单选题]如果说主题是通讯的灵魂,材料就是通讯的()A.血肉B.结构C.外衣D.导语
[单选题]如果说主题是通讯的灵魂,材料就是通讯的()A.血肉B.结构C.外衣D.导语
[单选题]如果说主题是通讯的灵魂,材料就是通讯的()A.血肉B.结构C.外衣D.导语
[单选题]人们认为,如果说在美国只有一个人是行政管理的化身,那么这个人就是()。A . 杰佛逊B . 威尔逊C . 古利克D . 潘恩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普罗泰戈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二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材料三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材料四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五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我平生只知